年,AlphaGo戏剧性横空出世,很多人认为,AI将是一种遥远的技术,然而,11月1日百度世界大会呈现的真相是,AI正无处不在:
智能音箱可与人流畅对话,回答各种问题,并给出建议;北京海淀有了首个AI公园,其中有人脸识别存包柜、自动驾驶巴士,智能步道可自动记录运动数据;特别在自动驾驶领域,这家“国家级AI公司”进展神速(百度是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年,国内首款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将示范运营,年大批量投放到各城市,并且将联手长沙市在出租车使用自动驾驶技术……
今年7月,百度CEO李彦宏公开宣誓了其理想,将AI技术平等赋能于人,仅仅多天的时间,又有大量新开发者参与进来,贡献了一批应用新案例,将AI的技术潜力渗透到农业、制造业、医疗等各个细分领域,渗透到日常生活,数以千万计的人正真切享受AI的便利。
“AI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吗?”李彦宏自问,“我的答案是,YesAIdo”,AI平等赋能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4%国人的眼睛
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现场对话了一名医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刘奕志,他从事眼科医疗超过20年,深知中国人的眼底状况。
眼底是指眼球后段球内组织的统称,包括眼睛的视网膜、视乳头、*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其结构非常重要,通过检查眼底,医生可提前诊治各种眼科疾病,如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病变、*斑病变等,同时,眼底是了解其它脏器血管情况的窗口,可为心脑血管、内分泌等疾病提供重要诊断资料。
刘奕志介绍,中国有1.1亿的糖尿病患者,各类眼底病患者超过万。然而,中国的医疗服务分布不均衡,一个眼科医生需服务5万人,尤其在广袤的基层地区,缺乏专业设备和专职眼科医生,大量病患并未得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一旦错失诊治机会,五彩斑斓的世界最终一片漆黑。
“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在失明。”刘奕志说,“多数眼底疾病对视功能损害较大,严重的可以致人失明。”
转机出现在一款设备——基于百度AI能力开发的“AI眼底筛查一体机”,李彦宏参与了现场演示,只需1分钟,一名普通人就能帮患者筛查糖网、青光眼、老*等多种眼底疾病,提早预防致盲风险,筛查准确率相当于10年以上的眼科医生。
一体机项目已在广东肇庆等多个地区落地,刘奕志正是广东地区AI眼科下基层的负责人,他评价百度的AI眼底筛查系统,“最大意义是能在更基层、更偏远、眼科医生无法触达的地方去帮助病患……我真心希望它能被普及推广。”
百度公益基金会宣布,将在全国贫困县中首选个医疗点,捐赠“AI眼底筛查一体机”,预计万的风险人群将受益。一个应用,即有可能改变中国4%人口的福祉,这是AI技术的魅力所在,而且,其潜力远不止于此。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是个互联网的段子。年,中国销售了14万台挖掘机,预计年底保留量将达万台,行业一直苦于有经验的驾驶员短缺,随着中国制造的升级,大量青壮劳动力也不应该沉淀在挖掘机上。
百度与铁甲合作,开发了无人自主挖掘机,这是世界上首台基于视觉技术构成的、低成本、可量产的解决方案,可实现少人化甚至无人化,实现智能施工,将施工效率提升15%,人力成本降低40%,收益提升50%以上,将数十万青年从机械的操作解放出来,去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
无人自主挖掘机
在辽宁盘锦,承包亩农田的种粮大户张玉*,使用百度与麦飞科技合作的农业遥感无人机,借助遥感、大数据和边缘计算,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智能化监测,进而精准施药,将农药用量降低50%,粮食更安全,对土壤污染更小。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种粮大户约为68万户左右,很多人会像张玉*一样,用AI保护他们的农田,增加收益,同时,无数消费者也会受益。
在中国14亿人的应用场景下,基于百度AI平台,每天都在迸发各种创新,影响到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人群,现实已在快速印证李彦宏所描绘的美好未来。
耀眼的速率
相比过去的技术变革,AI革命一个耀眼的指标是速率。
以计算机革命为例,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埃尼阿克)诞生于年,而第一台个人PC出现在年——IBM,售价美元,当时美国的人均国民生收入大体为11美元,中国人均收入只有美元,IBM只是极少数人的奢侈品,个人PC的大规模普及,直到年后才实现,相当长时间,计算机和早期互联网只影响一小部分人。
再往前的电力革命进程更是缓慢,年,爱迪生改良了电灯泡,第一个大用户是美国银行家、华尔街霸主约翰摩根,电网出现后,直到年才有插座,年才发明第一台电动洗衣机,年才生产出第一台密封制冷系统的电冰箱,而电动汽车这些年才成为产业热点,电力的场景渗透显得相对平稳。
但是,AI技术的速率则完全不同,呈现出巨大的爆发力。
年,深度学习为代表的AI技术开始成为学术热点,年,AI以一场围棋比赛进入公众视野,年7月,百度正式公布完整技术布局,并以AI开放平台对外开放包含语音、图像、视频、增强现实、自然语音处理等在内的多项AI核心能力,短短15个月,各种创新就“多点开花”,从创业公司到在校学生,根据场景开发出多种产品,很多产业领域的AI应用已“由点到线”,进而慢慢扩展到“面”。
比如,在医疗领域,已有开发者运用百度EasyDL,利用AI技术用于识别寄生虫虫卵,经临床试点测试准确率达97%;农业领域,北京郊区平谷的桃农,早在年即用上了智能大桃分拣机,基于百度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平台,分拣机能按照大桃的大小、颜色、品相自动分拣,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交通领域更是突飞猛进,年,基于百度阿波罗平台的“新物种”车辆将达1万量,Apollo自主泊车、高速自动驾驶等功能将迅速落地。
智能大桃分拣机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AI技术渗透的高速率,固然与其物理成本较低相关,更得益于百度这种生态级公司的开放战略,开发者的门槛大为降低,产业链中伙伴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将最顶尖的AI技术能力直接应用于现实的场景,使得更广泛的人群平等享受到AI的好处,而并未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从事后效果上看,AI技术拓展了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稀缺资源,比如优秀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过去,相当部分智力资源离散沉淀少数专业人士中,社会的多数人可望不可及,借由AI技术的赋能,就像“AI眼底筛查一体机”提供了专业筛查服务一样,大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资源会成日常生活中新的“水、电、煤”,低成本供应给所有普通人。
这只是15个月的成果,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等应用,都已在路上,AI未来的想象力更加可期。
“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希望你能够平等、便捷地获取AI能力,至少获取百度的AI能力。”李彦宏的理想正在照耀现实。
(本文不代表本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