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木有同感?
同样是吃饭,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而有的人只喝水,都能长胖!
同样是玩手机,别人家的孩子怎么玩都不近视,你家的孩子很少玩却还是近视了!
不久前,一位妈妈私信跟我抱怨:
前一段时间,她8岁大的儿子因为疫情在家,也就是晚上玩一会儿手机(白天都在学习),结果却近视了。而她邻居家的孩子,从早玩到晚手机,结果视力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难道是老天不公?不,凡事必有因!
1玩手机等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吗?
手机等电子产品会不会导致孩子近视,一直来都是网友翻来覆去热议的话题。
有的人说,手机等电子产品是导致孩子近视的元凶;也有的人说,手机等电子产品不会导致近视。
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视力有伤害,是真的。
曾经有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孩子分别花一个小时去看书、看手机、玩电脑。
根据实验的结果,发现孩子得近视(暂时性近视)的概率排序是这样的:
看手机看电脑看书,尤其是看手机的孩子,患近视的概率是看书孩子的1倍。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整天面对电脑,有写不完的代码、修不完的bug的程序员,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戴上了厚重的眼镜。
由此可见,手机等电子产品对视力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一般的孩子,之所以看手机等电子产品就会近视,这不是看手机等电子产品这个行为导致的,而是看的方式导致的。
比如说,长时间看、目不转睛的看(眼睛得不到休息)、在光线暗的地方看(容易视疲劳)等等,你这样下去,别说一个视力发育不健全的孩子,就是一个视力发育健全的大人,眼睛也会吃不消的。
那么,还有些孩子天天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却就是不近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往下看↓↓↓
2孩子会不会近视,关键问题在这三点上
现实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孩子天天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却不近视的情况。而出现这个现象,关键问题还在这三点上:↓↓↓
·基因·
现实中,我们发现父母视力不好(有近视、远视或者弱视等情况),其孩子发生近视的几率要远大于正常孩子。相关研究也表明:↓↓↓
目前医学上的主流观点认为,基因在孩子近视过程中,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甚至,有研究者认为,没有近视基因的人,即使用眼过度可能也不会近视,比如那些天天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却不近视的孩子(当然了,他们可能会患上青光眼等其他的眼疾)。
而如果是有近视基因的(近视易感人群),就不那么幸运了,可能一个用眼习惯不好,就近视了。
·远视储备·
其实呢,有的孩子之所以天天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还不近视,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他的“远视储备”足够,可以支持他“挥霍”。
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发育生长会经历着三个阶段:生理性远视→正视→近视。而远视储备,又称“生理性远视”,简单来说就是视力调节能力的储备。具体来说就是孩子对应年龄的生理性远视“度数”,正常的数据如下表:
远视储备作为“对抗”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在孩子的成长期间远视储备被提前消耗完了,那么这个孩子距离近视也就不远了。
所以,孩子越小,父母越要重视孩子的保护远视储备,这样等到孩子的视力发育成熟后,即使用眼过度,发生近视的概率也会比同龄其他孩子要低。
(PS:建议从小不要让孩子盯着一个地方看、不要过早接触手机等刺激性光源的东西。)
·户外运动·
据我接触到的很多孩子来说,一些孩子虽然说天天玩游戏,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其实他们除了玩游戏,还有一个共同的嗜好:爱参加户外运动。
孩子在户外,受到太阳的刺激,一方面可使瞳孔缩小、模糊减少,视力得到放松;另一方面,在阳光刺激下,孩子的多巴胺释放量增多(多巴胺会抑制近视的发生),进而得近视的概率就会降低。
曾经国际上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同是华人,新加坡华人明显要比澳大利亚华人的近视发病率高(大概高20%)。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澳大利亚华人户外活动时间多;而新加坡华人相比较就少了。
中国有研究团队历时3年的研究发现:6-14岁的孩子,每天如果能保持40分钟户外活动时间,其近视发生率就能降低约10%-20%。
“近视预防治疗研究会”百家号是非营利性组织安徽近视预防治疗研究会运营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