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够治疗好吗 http://www.xxzywj.com/m/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6%,大学生总体发生率超90%。
近视造成的视力模糊,会给人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实践医学表明,患有高度近视的人在年长时,有可能会患上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受损等导致失明的眼疾。全社会如果形不成“近视是一种病”的基本共识,就很难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相应的干预措施和行动也将难以落实。
事实上的确如此。近年来,预防和降低青少年近视率的措施越来越多,许多地方都将其纳入了刚性考核。层层呵护下,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依然未能得到改善。究其原因,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各级政府,虽然对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已无认识上的障碍,但未能以“近视是一种病”的维度去看待、思考和面对问题,相应的干预措施也就无法做到精准化、合理化和有效化。
近视是病,得治。这意味着需要从防和治两个层面入手,进而实现预防为主、标本兼治。
据《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户外锻炼不达标、学习负担过重以及睡眠不足等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且随着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严重。故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充足睡眠,加强身体锻炼,及时配戴和科学使用眼镜等,是预防近视的关键。但目前来看,这些预防措施显然未能真正落实到位,没有达到预期要求。
人们在治疗近视层面同样存在误区。比如,不少家长认为,眼镜度数会越戴越高,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就算有近视,无非是一副眼镜就能解决的事。正是在如此普遍的导向下,全社会并未将预防近视纳入疾病防控的层次,存在着体系上的先天不足,基层眼科医生和眼保健专业人员相对匮乏,对眼健康状况缺乏全面的了解、系统的梳理和精准的策略。
防治近视究竟是“一副眼镜的事”,还是“当成一种疾病,坚持防治”,认识上的不同会带来措施上的差异,最终影响到结果的好坏。的确,诱发青少年近视的原因很多,比如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学业负担过重、用眼不科学等。不过,每个诱因都可以预防,防治近视不光是教育和学校的事,也不仅是政府和家长的事,而属于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具体措施可以探讨与摸索,但在认识上不能出现偏差,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防治近视的最终出路,还得先在全社会树立“近视是一种病”的理念,并以此为“指挥棒”健全防控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