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看不清会影响心情吗?有关研究发现,即使视力轻微下降,也可能增加抑郁和孤独的风险,让人心情变差,进而降低整体健康水平。即使是不影响驾驶的轻微视力障碍,也会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身体活动水平以及社交生活、增加摔倒等风险,进而给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当我们照顾老年人时应首先关心其视力状况,发现白内障等视力问题应及时治疗。只有拥有良好的视力,才能够保证生活品质,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百花齐放如何帮助患者选晶体是门“学问”
现在满足患者不同需求的功能性人工晶体多种多样,可谓百花齐放。我在临床上也经常会遇到很多患者对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工晶体一头雾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科室现在执行两个原则。首先,病人做检查后,我们会根据患者的所有相关数据给出专业评估。先画一个圈,从专业角度甄选出可以选择的功能性人工晶体的范围。
第二个原则,是帮患者在已经划定的范围内,选择一个经济能够承受且没有太大压力的合适的人工晶体。有患者经常会问,不同价格的人工晶体有何区别,到底该如何选择?我一般会告诉患者,价格不是我们选择人工晶体参考的唯一要素。首先要听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可选范围内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同时面对不同的患者,我会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他们讲清楚不同人工晶体差异点,帮助他们更好选择。
医院也是患者家属治疗过程引发深刻思考
我曾接诊过一位“特别”的患者,她就是我的母亲,在帮母亲治疗白内障过程中,我既是医生,又是家属,这次经历也触发了我一些深刻思考。
我母亲做白内障手术时67岁,教师的职业让她退休后依旧保持了阅读的习惯,还喜欢做针线活,喜欢旅游,平时看电视解闷,她的习惯和爱好对于远中近视力要求都比较高。我母亲术前验光显示有度的老花,日常如果不戴老花镜不但无法发朋友圈,也写不了书法,做不了针线活。同时,她的眼轴比较短,如果任由白内障发展很容易诱发青光眼,面临失明风险。因此,我思考再三,为她进行了白内障手术联合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后第二天打开纱布后,她对于术后效果非常满意,还跟病房里的其他人“炫耀”,说自己又可以看清药品说明书了,玩手机就更溜了,看清之后拍照的水平和质量直线上升,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帮助她恢复了全程视力,远中近都看的很清楚。
从我母亲手术的经历,我体会出现在白内障手术的几个特点。第一,患者用眼需求越来越多样,所以对手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第二,大家不会像以前一样,等到完全失明、已严重影响生活了再来做白内障手术,患者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提前了。白内障手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手术过程没有痛苦,风险也完全在专业白内障医生能够把控的范围内。
心灵之窗,也是照进心理的阳光
眼睛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往往也会带来心理的阴影和负担。我曾经接诊过一位合并有患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由于血糖控制的不好,白内障的情况更严重一些,来看诊时只能看清几根手指,基本生活在完全昏暗的世界中。因为看不见,又不注意控制血糖,整个人精神、状态萎靡,第一次来看诊几乎是儿子扶着进来的。面对这位“任性”的患者,我们反复给他宣教血糖控制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管理,血糖得到控制后,我们为他进行了屈光白内障手术,植入了多焦点晶体,术后恢复了正常视力。再次见到他时,我几乎没有认出眼前这位穿着花花衬衫的老人是我的患者。这位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变,让我深刻认识到白内障手术真的会改变很多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不仅仅是能够重新看得见,更是唤起了他们对生活的新希望,重新拥有了年轻的好心态。
眼睛,不仅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更承担了日常生活环境、事物摄取的功能,当这个功能出现损坏的时候,生活会受到极大影响,给心理蒙上阴霾。王女士也是因为老年性白内障导致视物不清,一次下楼梯没看清而摔倒,此后心里便有了恐惧,不再下楼锻炼、聊天。来看诊时甚至已经出现自闭忧郁的状态,在双眼植入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后,术后恢复很好,视力状况也达到预期,王女士终于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整个人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一个小小的白内障手术,不仅帮助患者恢复了眼健康,对患者的人生、思想都有很大影响。这也是我做为一名白内障医生的动力来源,因为我知道,我们不仅帮助患者重拾了清晰视界,更是助他们回归了快乐开朗的交际和生活中,影响了“身”,帮助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