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角型青光眼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刘伯承元帅一家子6个子女皆成才,风雨夫妻
TUhjnbcbe - 2024/12/16 19:33:00
哪里能根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元帅从上党战役开始,相继亲自组织了平汉战役、陇海战役、定陶战役、鄄城战役、滑县战役、巨金鱼战役等,直到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全歼黄维兵团,与三野共同举行渡江战役,然后横扫大半个中国,进军大西南,发起大陆上最后一次战役——成都战役,给解放战争划上句号,可谓

无往不胜,功勋卓著。

直到他赴南京创办军事学院后,

他的爱人汪荣华才于年初带着孩子举家迁到南京,过上比较安定的生活。

可汪荣华没有想到,刘伯承元帅创办我军第一所军事学院的工作,比他在战争时期还要操劳紧张。

01风雨夫妻伉俪情深

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刘伯承会在睡梦中突然惊起,披衣打开台灯,坐在桌前批改教案或是校译译作。

汪荣华理解刘伯承为了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军事干部的急切心情,从不拦阻。但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也出于对丈夫的关心爱护,也时常提醒劝说他几句,刘伯承也只是嘴里答应,身子却不动,照样干自己的事。

汪荣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又毫无办法。只是到了

年春天,汪荣华看到刘伯承实在是太累,血压又高,经常头痛,才好说歹说将刘伯承劝到上海去检查一下身体,顺便休息一下。

汪荣华万万没有想到,她和刘帅刚刚离开南京,国防部就来人写了专题报告,突如其来地开始了军事学院的所谓反教条主义运动,而且愈演愈烈。

本来,刘伯承已请了病假,

毛主席也关照说:“让刘伯承同志好好休息,可以不来参加会议检讨,表示个态度就可以了。”

可有人偏偏叫刘伯承非来不可,专派两个人去南京,“请”刘伯承一定要出席会议做检查。

刘伯承是军事家,长期的军旅生活养就了刚强的性格,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观念,

他勇敢地舍弃自己,不顾病痛,不顾身名,拒绝了一切善意的劝说,抱病直赴北京。

到了北京,他得了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压高达73度,而正常值只有20度,医院,一面治疗,一面准备做检查。

医院看望刘伯承,看到老战友病成这个样子,还要做检讨,心里很是难受,对刘伯承说:“你写啥子检讨嘛!要写,我替你写,写10个字就行了。”

周总理和朱老总知道刘伯承身体不好,都表明与毛主席相近的意见,表个态就行了,不必上台检讨了。

进不邀功,退不避责,是刘伯承终身信守的原则;严于律己,严于责己,又是刘伯承的一贯作风。

年7月10日,刘伯承径直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当由人搀扶,迈着缓慢沉稳的步子的刘伯承刚刚出现在主席台一角的时候,顿时全场起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延续有半分钟才逐渐停息下来,这仿佛不是低沉压抑的检讨会,而是欢迎冲锋陷阵的英雄凯旋归来。刘伯承检讨完毕,全场又爆发出持久热烈的掌声。

掌声里饱含着由衷的爱戴。

年1月,汪荣华和刘伯承举家由南京迁居北京,离开南京的那一天,军事学院的许多同志到江边为老院长送行,并要送过江去,一直送到浦口火车站。可刘伯承执意不肯,抢先和汪荣华上了渡船,向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

这位身经百战,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南京市长,呕心沥血创办全军第一所高等军事学院,终身反对教条主义反被扣上“教条主义”的老元帅,就这样形影孤单的离开了石头城。

年9月,中央军委成立战略研究小组,任命刘伯承为组长,徐向前为副组长。汪荣华担任刘伯承的秘书,她在工作和生活上对刘伯承给予了巨大支持和深情关怀,

使刘伯承相继写出了《回顾长征》《我们在太行山上》《千里跃进大别山》等3篇重要著作。

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严重困难时期。汪荣华除了正常的秘书工作之外,还得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他们夫妻二人的工资要保证6个孩子的读书上学,还要供养两位老人和负担她弟弟上大学的支出。

国家缺煤,每次洗澡都是刘帅洗头遍,汪荣华洗二遍。生活供应紧张,为了保证丈夫和孩子们能有正常营养,在大白菜收获季节,汪荣华去周围的田地里捡回人家丢弃的老白菜叶子,剁碎喂鸡下蛋。

当她在田野里弯腰捡着白菜叶子时,谁能想到她竟是刘伯承元帅的夫人!

02帅门家风教子有方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汪荣华和刘伯承一贯对自己、对子女、对亲属,都是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保持着革命的家教家风。

汪荣华和刘伯承一共有6个孩子,长子太行,二女儿弥群,三女儿解先,小女儿雁翎。到南京后又生了两个儿子:阿蒙和太迟。

年,太行和弥群在北京上学,刘伯承从西南到北京开会。

当时《中国青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审判后的谈话》,说的是一个教授的儿子犯了罪,受审后父亲发表的谈话。

由于时间紧迫,他把两个孩子叫到住处,首先教孩子读这篇文章。晚上,刘伯承边吃饭边对孩子说:

“由于爸爸为革命做了一点贡献,党和国家给了优厚的待遇。你们是子女,近水楼台先得月,你们沾光了。你们在北京住在叔叔阿姨家,又是客人,你们要求什么他们总是满足你们。在这种优越的环境里,就会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一头,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思想。其实你们真是一点本事都没有,千万不能学那个教授的儿子。”

他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

“我们是打扫舞台的,把三座大山推倒了,把舞台整理好了,唱戏要靠你们,你们要想唱好戏就要好好学习,唱戏要靠真本事。”

在生活上,刘帅夫妇总是要求孩子们俭朴,跟普通工农子弟一个样。汪荣华很少给阿蒙零花钱,孩子们的衣服,都是汪荣华亲手缝做的,也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

为了买玩具,阿蒙每天都走路上学,把节约下来的8分车票钱放到一个存钱的小泥罐(

刘帅说四川老家的孩子叫它“爆噗”

京城里的帅门,依然保持着故土的纯朴。

阿蒙上中学了,可穿的还是姐姐穿过的女式旧军装。有些同学取笑他,叫他“黄皮”,而且是“女黄皮”,他回到家里,跟妈妈嘟着嘴说:

“以后我不穿这女式军装了,人家都笑话我。”

汪荣华看着孩子个子都挺高了,穿的还是女式军装,不由也笑了起来:“是啊,你都大了,等这件衣服破了之后,就不再让你穿女士衣服了。”

她停了一会儿,想了又想说:

“你在生活上要向你爸爸学习,你看他的棉鞋穿了好多年,补了好几次,不是还在穿吗?穿着干净整齐就行了。”

汪荣华讲的这双棉鞋,刘伯承整整穿了15年,鞋口坏了,剖开换了个圆口,再缝上里子;底薄了,一块钱钉个鞋底,一直穿着,直到刘帅逝世。

汪荣华和刘伯承给子女们还立下这样一条规矩:

结婚以后一律搬到自己的工作单位去住,不要再和他们住在一起。

儿女们都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自己结了婚成了家,应该独立生活,不应该再沾父母的“光”。年起,他们的6个子女先后结婚,都是住在本单位,只有节假日才回家看望父母。

汪荣华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一直是大别山贫困老区的普通农民,没有因为她的关系得到特殊照顾。他们也曾向汪荣华提出过一些要求,但凡是不符合原则和政策的,她是一件也不办。有人觉得她“绝情”,她确实是丝毫不徇私情。

写在最后:

刘帅夫妇的6个孩子没有辜负长辈的期望,

他们都读完了大学,在各自岗位上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长子太行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64届毕业生,后任装甲兵部队作战部副部长;二女弥群是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年7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位女将军。

三女解先、四女雁翎是医生;五子阿蒙后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幼子太迟曾任空军司令部装备部副部长。

刘伯承夫妇教子有方,博得人们的广泛赞颂,汪荣华被评为北京市“好家长。”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伯承元帅一家子6个子女皆成才,风雨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