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3月4日消息近日,江苏省公布第七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连云港市消防救援支队海州大队车站消防站“雷锋班”入选。自年成立以来,“雷锋班”18年如一日,叫响“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群众一时难”的铮铮誓言。在枕戈待旦的日日夜夜里,他们穿行于没有枪林弹雨却充满着浓烟烈火的战场;他们默默奉献,为群众送去春天般的温暖;他们感动社会,汇聚“大爱港城”的道德力量,成为一面飘扬18年的学雷锋旗帜。年至今,“雷锋班”做好人好事余件,爱心捐助11万余元,资助50位优秀贫困生完成学业。自年以来,先后获评“江苏省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示范点”“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学雷锋先进集体”等各类省市级表彰60余项;连续三年被江苏省消防总队表彰为“群众满意党员示范窗口”,先后荣获集体三等功8次,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81次,共计68名同志受到上级表彰。年3月被连云港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重大先进典型。
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与死神擦肩而过无怨无悔
如同翱翔在港城上空的雄鹰,连云港市消防救援支队海州大队车站消防站“雷锋班”时刻护卫着港城的安宁,演绎着火红青春。这期间,死神一次次与他们擦肩而过,但他们无怨无悔。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时任“雷锋班”班长刘兰辉带领班级6名指战员随队第一时间深入北川重灾区救灾。年5月16日9时13分,他带领4名指战员在震后废墟中搜寻时,突然听到微弱的呻吟声。没有丝毫犹豫,他们寻声采用切割机和铁铤向下凿出40厘米深的空间后,发现了已神志不清的被困者。刘兰辉一边拼命扒着碎石瓦砾,一边大声对她喊话“坚持住,你一定能行”“不能睡,千万不能睡……”面对随时可能再次垮塌的危险,刘兰辉和战友毅然深入废墟内部,顶起水泥板,清理被困者身上的水泥块和瓦片。突然,脚下一阵摇晃,碎石噼里啪啦地砸下来,他们只用手护住了头,却没有撤离,待余震停止,他们二话不说继续展开营救。之后又发生多次余震,他们都没有退缩,争分夺秒,终于将被困者成功救出。
5月18日,根据上级命令,“雷锋班”组成的侦察小分队经过长途跋涉30多公里,深入曲山、邓家乡等乡镇的15个村庄察看受灾情况。唐家山堰塞湖决堤的险情再次出现,由于通讯受阻,上级下达撤退命令时他们无法收到。直到17时,才隐约地从电台中听到撤退命令,此时距离命令下达已有1个多小时,所有部队已全部撤回营地,整个北川只有他们6个人。虽然险象环生,但他们没有过多犹豫,有序撤离。最终用生命“赌”回了珍贵的图片资料和地图,为整个抢险救援部队部署方案提供了依据。
作为全市灭火救援的尖刀和拳头,“雷锋班”是处置全市急、难、险、重救援任务的骨干力量——十八年,他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一句诺言,“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群众一时难”。
年7月8日连云港市一企业车间反应釜爆炸,引起火灾。接到报警后,“雷锋班”指战员们随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火场火焰高50余米,火光冲天,浓烟夹着火焰,借风迅速向周边蔓延,形成多平方米的地面流淌火。要知道,此时现场还有30吨液氯储罐和多吨苯罐区。如发生爆炸起火,方圆几十公里之内,特别是下风方向47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面对恶劣的火场环境,“雷锋班”的小伙子们临危受命,所有指战员寸步不离地战斗在距离火罐只有20米的地方。经过分钟的浴火奋战,终于扑灭大火。事后,市委、市政府高度评价中队指战员:“守得坚决,判断准确,扑得及时,攻得顽强。”
作为人民子弟兵,必须对群众奉献赤子深情
18年来,“雷锋班”历届的指战员们把他们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消防事业,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处置事故,他们处处把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视群众为亲人、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他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需,满腔热忱地向人民群众传送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年5月13日清晨,细雨绵绵,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寂静的消防站营区大院,两名还在站夜岗的岗哨迅速跑到门口察看情况,发现一只纸箱放在消防站门口的墙檐下。走近一看,发现纸箱里躺着一名正在啼哭的婴儿,岗哨迅速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察看,并将此情况及时报告给了值班干部。为了不让孩子淋雨,两名岗哨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抱回了岗亭。
指导员对纸箱进行检查,发现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千元钱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只有一行小字:“农历五月初八出生”。指导员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名被遗弃的婴儿,并再次组织人员对周围进行了搜索,可并没有发现孩子的亲人。在公安民警的协助下,孩子被送到了离消防站不远的连云港市社会福利院。经检查,孩子被诊断为先天性青光眼。
此事一经传出,立刻牵动着每一名“雷锋班”指战员的心,为了纪念在消防站门口获得重生,福利院给孩子取名为“萧芳”。从此,消防站就成了他的家,“雷锋班”指战员们就成了他的“父亲”,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小“萧芳”的“爸爸”们就会轮流去福利院照顾他。今年当得知小萧芳经过手术的治疗视力已有所恢复,并且现在已有爱心人士向福利院申请,有意领养小萧芳,小萧芳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家了,“雷锋班”指战员们都由衷地感到欣慰。
年,“雷锋班”与社区优秀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拿出一部分津贴资助他们完成学业。陈守琴是个苦命孩子,8岁时父母双亡,跟着奶奶长大。消防站了解她的情况后,便开始资助她,小姑娘很活泼,经常到消防站来,和指战员们相处融洽。陈守琴因经常到队来,对消防站的消防器材装备非常熟悉。她利用在消防站掌握的知识当起了学校消防宣传员,课余时间向同学们普及消防知识。她还在学校组建一支消防志愿者队伍,每天在检查卫生时清除消防安全隐患。
在大家和小家中,舍小家为大家写忠诚
自古忠孝两难全,“雷锋班”指战员们也不例外。龚建平,入伍7年,从一名基层消防员到站长助理,他参与各类灭火救援任务余起,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余人,挽救财产损失多万元,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士兵、执勤岗位练兵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一次。他有一个苦难的家庭。他只有父亲、爷爷两名亲人,爷爷年老体迈,父亲左眼失明、身患肺结核、肺积水,多年卧病在床。生活中他不舍得多花一分钱,他要用自己的微薄收入支撑起整个家庭。他也有过幸福的时光,但不幸总是降临在他身上。
年恰逢奥运安保的关键时刻,他母亲因病去世,家里人怕打扰他工作,硬是没告诉他,直到任务完成后,他探亲回家才知这个噩耗,他在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9年噩耗再次降临,他年仅16岁的妹妹,因病去世。身在新兵连带新训的他,再也抑制不了悲伤,一个人跑到操场上放声大哭起来。支队领导知道他的情况后,让他回家处理家事,但他婉拒了领导的好意,他说:“妈妈、妹妹去世了,我没能看她们最后一面,已成为我的遗憾。现在新兵需要我,不想因为我不在而再一次留下遗憾。”
愧对家人的不仅只有龚建平,还有“雷锋班”班长邹晓。年5月11日上午,邹晓的哥哥打来电话,告诉他父亲的病情加重了,让他赶紧回家看看。但是,当时正值上海国际合作组织消防演练进行的紧张阶段,邹晓作为江苏消防代表队的队员,深知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在亲人的理解与支持下,邹晓没有离开集训队,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演练当中。在全体指战员的团结协作下,江苏代表队顺利完成上合演练,并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集训结束后,邹晓第一时间打电话询问父亲病情,从哥哥吱吱呜呜的回答中,邹晓才知道父亲已经过世。请假回家后,他带着在部队里取得的荣誉来到父亲墓前,这个钢铁般的汉子再也没能压抑住内心的情感放声大哭:“爸,儿子回来看您了,儿子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当兵短短3年,邹晓参与各类灭火救援余起,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余人,荣记三等功三次。
学雷锋,重在行动,难在坚持。18年来无论寒来暑往、潮起潮落,还是时代变迁、队伍转型,“雷锋班”指战员们始终不畏困难挫折,信念历久弥坚,在烈火中铸就忠诚品格。(张晨晨肖婷婷庄婷婷宋骁周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