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岁的张先生是一名老师,平时工作时间较长,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由于临近期末考试,所以每天几乎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因此眼睛也经常干涩、流泪,时不时还感觉有一过性的视力模糊、视物不清,但他认为是疲劳过度导致的,所以没有在意。
上周考试结束后,张先生的工作总算告一段落,但是他还是感觉眼睛容易干涩、流泪,而且眼前经常有黑影飘过,这种现象是以前没有的,于是趁医院进行检查。眼科医生通过裂隙灯检查发现张先生的眼部晶体有轻度混浊,而且伴有轻度的散光,于是诊断为早期白内障。听到自己得了白内障,张先生有的恐慌了,因为他知道这个病会导致失明,于是连忙询问医生自己要不要进行手术。医生解释道张先生目前仅仅是白内障早期,这个阶段只要通过科学的防治和相应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视力水平,并不需要手术,于是给张先生开了几种药物,嘱咐其规范服用,经过治疗后张先生的眼部不适逐渐缓解了。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约占所有类型白内障患者的40%,并且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5%左右。老年性白内障的病程往往较长,初期仅仅表现为视力的轻度减退、视物不清等,但是如果不进行科学防治,进入后期后就会出现视力的永久性减退,并且多合并有青光眼、闪光、弱视等眼部疾病,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从而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是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重要原则。
一、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分期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后天性白内障,并且往往没有其他的感染、疾病等诱因,而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表现出的视力减退、视物模糊、黑影等临床表现,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其与代谢减慢、机体退行性改变等多种机制相关。
首先,人体眼睛中的晶状体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生长,而60岁后导致晶状体中的α-晶状体蛋白含量逐渐降低,不可溶的β-晶状体蛋白含量逐渐增高,这导致晶状体的屈光功能逐渐减弱,并且晶状体内部逐渐混浊;其次,研究表明补充抗氧化剂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率,这表明晶状体的老化与机体内部的氧化应激反应相关,老年人体内往往存在过量的氧化自由基,这些氧化自由基会毒害晶状体结构,影响正常的物质代谢,诱发白内障;最后,有研究表明晶状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是诱发老年性白内障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老年人晶状体内的钙离子、钠离子容易蓄积,而钾离子大量丢失,这导致晶状体内部发生非酶促的糖化反应,导致晶状体蛋白发生交联变性,从而导致老年性白内障。
临床上根据晶状体内部是否发生大面积混浊,而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的老年性白内障因为晶状体内并没有完全混浊,因此往往视力无明显影响,或者影响较小,多伴有弱视,或小片状黑影,这个阶段是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重要时期,通过科学防治是可以延缓病情发展,保护老年人的视力;中期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由于混浊扩散到整个晶状体,所以导致患者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完全失明,这个阶段是进行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通过手术可以快速改善老年人的视力;晚期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多会并发青光眼,导致眼压明显增大,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疼,眼球突出,甚至瞬间失明,这种情况是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不仅要解决白内障,而且要对青光眼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老年性白内障早期是预防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虽然不能逆转病情,但是可以明显延缓病情的发展,有效的保护视力,因此识别老年性白内障的早期临床表现,积极进行科学防治非常重要。
二、注意老年性白内障的早期表现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病程往往较长,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对于生活影响不大,所以容易被许多人忽视,以致于错过最佳的防护时间,因此注意白内障对于视力的早期影响是关键,如果您年满40岁,并且有以下4种临床症状,可能是老年性白内障的早期信号。
1、眼前有少量黑影
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在早期就会发现眼前有一个或者多个黑影,这些黑影固定不动,特别是在阳光或者灯光下更加明显,其实这是晶状体没有完全混浊的表现,而那些黑影就是被晶状体中的混浊物,伴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黑影会大量增加,而且连接成片,最终导致视力丧失。
2、视物变形或者重影
早期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会出现一过性的视物变形或者重影,有时候将1个物体看成2个,也有时候发现物体周围有彩色的光圈,其实这都是晶状体曲度异常所导致,由于晶状体结构的改变导致其对于光线的折射能力明显下降,进而导致光线无法准确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人体产生视物异常。
3、视力减退
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视力减退,其特点是在强光下的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的视力,这是由于当晶状体混浊时,光线进入瞳孔后无法完全投射到视网膜上,特别是在强光下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则会导致眼睛对于光线的感知度逐渐下降,最终导致视力丧失或者仅仅能看到眼前事物。
4、“老花眼”突然好转
老花眼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看近处物体看不清楚,而可以看清远处事物。当有“老花眼”的患者合并有老年性白内障时,会突然发现自己的视力似乎还有所改善,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改善,而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后导致远视能力下降,这其实一种病情加重的信号,觉得不能盲目乐观。
三、防治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注意5点
目前临床上并没有逆转老年性白内障的特效疗法,而手术治疗是绝大多数中、晚期患者的首选疗法,但是临床研究表明注意老年性白内障的早期防治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挽救老年人的视力,因此应该早发现、早防治,科学防治老年性白内障应做到以下5点。
1、避免不良光线对于眼睛的刺激
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对于强光的刺激的敏感度下降,导致非常容易受到紫外线等不良光线的影响,进一步导致视力下降,因此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对眼睛的保护,可以通过佩戴深色眼镜、佩戴遮阳帽等方法减少光线对眼睛的损害,保护视力。
2、适量补充水分
研究表明当人体水分不足时,晶状体内部会产生多种化学物质,诱发晶状体的损伤,这可能与人体脱水后电解质代谢紊乱相关,因此一定要注意对于水分的补充,预防脱水,每日至少补充ml的水平,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求。
3、适当服用抗氧化剂,注意营养均衡
临床研究表明适当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C、叶黄素等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注意进行适量补充,可以选择性的摄入富含这些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其中以水果和蔬菜为主,如西红柿、苹果、香蕉、葡萄等;同时可以补充钙、铜、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补充优质动物蛋白,适量摄入鱼、虾等。
4、注意科学用眼
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科学用眼,适当控制读书、看手机、看电脑的时间,并且定时进行闭目休息,并且可以适当滴入眼药水,如玻璃酸钠滴眼液、氨基胍滴眼液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要注意眼部卫生,不要随意揉搓眼睛,预防眼部感染。
5、定期检查
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需要定期对眼睛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视力、光线感知度、晶状体屈光度检查、眼底视网膜检查等,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即可,如果发现晶状体混浊程度加深,或者视力严重下降,则可以考虑尽早进行手术治疗,虽然手术后也会有复发的风险,但是尽早手术对于保留视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重要原则,因此一定要注意疾病早期的异常表现,如眼部黑影、视力减退等,如果发现异常,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早期的老年性白内障通过科学防治后可以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改善视力水平;其次,调节自身生活习惯,注意饮食,科学用眼,并且做好定期的检查,这些对于保护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健康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