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第二届中国眼科影像与信息及AI高峰论坛于上海盛大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诸多顶尖大咖、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眼科影像热点问题进行激烈讨论和学术交流,并为基础研究人员、临床工作医生指点迷津。《国际眼科时讯》会后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的郭文毅教授,就青光眼影像学及治疗方面新研究进展进行专题访问。
OCT-A与青光眼OCT-A是目前应用于眼科临床的一项最新技术,其无创快速的眼部血流分析令人惊叹。郭教授指出该技术除了在眼底疾病以外,在青光眼方面同样也有很多应用,譬如OCT-A有望揭示视神经血供与青光眼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评估血流因素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地位、通过血流情况评估青光眼进展速度等。但是郭教授认为,OCT-A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明确其对于早期青光眼患者或者合并高度近视的疑难患者的诊断价值。遗憾的是,由于该技术推出仅4年余,目前尚没有极具说服力的研究来证实OCT-A扫描优于传统OCT的RNFL扫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OCT-A还不能较好的分辨出青光眼与其他视盘疾病的异同。但是他相信,随着OCT-A扫描技术和软件分析的进一步优化,未来它将为广大眼科医生提供更多青光眼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新视野。
闭角型青光眼要点目前闭角型青光眼在国内经验比较丰富,临床诊断方面近年来没有更多进展,但是从治疗角度上分析目前青光眼的治疗主要集中于是否联合白内障摘除,这一问题仍存在一定争议。对于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青光眼专业医生认为必须进行具体病情分析。郭教授指出,对于伴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目前更倾向于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而对于小眼球、前房极浅的患者甚至可以考虑透明晶体摘除。
青光眼研究新进展近年来有关青光眼的研究进展非常多。基础研究方面上视神经、房水引流研究工作比较突出,治疗方面则以各种新型微创青光眼手术比较多,但目前并没有突破性进展。郭教授表示对颜面血管瘤综合征(S-W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比较感兴趣,且目前已经收集了多例S-W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同时还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此外,郭教授及其团队还利用OCT-A研究眼表血管的分布情况,对比S-W综合征与普通青光眼之间的差异性,血管扩张是否与S-W综合征及青光眼具有相关性,这是郭教授目前比较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