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医院青光眼科诊室来了一群表情十分凝重的特殊“患者”,两位老年人、一对年轻夫妇还有一名襁褓中的婴儿,细问之后得知,要就诊的便是这个襁褓中的小女婴,这是一位刚刚降临19天的小生命,体重不到3.5公斤,患儿出生后家长发现其双眼黑眼珠变白、变大,眼球坚硬如石,因为患儿妈妈双眼患有先天性青光眼,他们敏感的想到了患儿可能是先天性青光眼,医院就诊,均未能获得如愿诊治,经多方打听后得知唐广贤副院长是全国青光眼学组委员,河北省著名青光眼专家,绰号“先天性青光眼一把刀”,对各种难治性青光眼尤其是先天性青光眼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造诣,临床经验颇为丰富,患儿家属几经周转最终选择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针对异常复杂的眼部病情,患者年龄之小、体重之轻,我院青光眼科张恒丽主任组织全院眼科专家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向在会的专家详细汇报病情,为了减少全身麻醉对患儿产生的影响,专家们建议本次手术行双眼抗青光眼手术即“双眼外路小梁切开+小梁切除+周边虹膜切除+前房穿刺+前房成形术”;因患儿眼压较高、角膜混浊,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此外到会专家建议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这给主刀医生唐广贤院长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次手术还存在以下两个难点:全身麻醉,术前、术后护理及静脉通建立问题,麻醉科王虹主任和病区李兴茹护士长分别对可能存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生儿接受手术治疗的机会逐渐增多,存活几率也不断提高。新生儿的各项系统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各项生理指标与成人存在差异,新生儿的肺泡面积仅为成人的1/3,通气量却是成人的2倍,氧耗量是成人的2倍,并且呼吸道狭窄,气道分泌物较多,一旦术中发生通气不佳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严重的缺氧,甚至造成心脏骤停。新生儿肝脏P酶的活性和数量均低,糖原储备能力差,心室顺应性低,心肌收缩性也差,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能力低,麻醉风险极高,术中和术后有极高的几率发生麻醉意外,因此对麻醉医师的要求非常苛刻,该患儿麻醉对麻醉医师来说,挑战非常严峻,术前经过严密的分析和讨论,麻醉科医师,制定了精准的麻醉方案,并做了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日,患儿于14时被手术室护士接入手术室。麻醉科采取喉罩加吸入的麻醉方式,接麻醉机辅助通气,既保证了镇静、镇痛,又满足了手术的需要。在麻醉科王虹主任的带领下两位麻醉医师及王莉恩护士长对患儿严密监护并详细记录,麻醉过程中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十分平稳,唐院长凭借20多年的眼科临床经验及最新、最前沿的青光眼学术知识,在助手张恒丽主任的密切配合下非常顺利的完成了双眼手术,手术历时40分钟,术程非常顺利,术毕患儿苏醒后安返病房。
术后第一天,唐院长带领全科医护人员查房,小患儿表现的非常安静,不哭不闹,双眼角膜混浊较前减轻,眼压控制良好,手术可谓非常成功。患儿家属们一扫脸上的愁容,情绪非常激动,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由衷地感谢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为孩子不仅解除了痛苦,而且找到了“复明之路”。
本例麻醉是眼院麻醉科年龄最小的一例新生儿麻醉,实现了眼院麻醉历史上的新突破,为眼院麻醉的突破自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也是眼院青光眼科收治的即27天先天性青光眼患儿之后最小的患儿,实现了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双眼同时手术之突破,这在省会城市实属罕见。
医院青光眼科(医院青光眼科)在唐广贤院长及张恒丽主任的带领下,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