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是第14个“世界青光眼日”
今年主题是“视野不丢,生活无忧”
世界青光眼联合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联合会
共同发起这一项全球性行动
旨在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青光眼
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从而避免永久性视力丧失
Part.1沉默的视力小偷
青光眼是一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疾病,患上青光眼后,眼内压力中断或持续升高,可给眼球的各部分组织带来损害,造成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就像视野和视力被小偷悄悄偷走了一样,视野被一点点的蚕食完后,就彻底失明。
由于青光眼具有隐匿性,早期无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大家忽视,大多数患者等到发现不适到院就诊时,已错过理想的治疗时期。
所以,及时了解青光眼相关知识、医院检查、长期防控非常重要。只要早发现,配合医生治疗,可以最大限度保存视力。
Part.2青光眼有哪些表现?
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因伴顽固性失眠、剧烈偏头痛、恶心呕吐、心急烦躁等症状,有时会让患者忽略了眼部症状,而误以为是急性胃肠炎或神经系统疾病,而到内科或神经科就诊。
而慢性青光眼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休息后症状缓解,丧失宝贵治疗时机,眼底视神经不断萎缩,不知不觉视力逐渐丧失,最终失明。
●裂隙灯检查。通过裂隙灯观察前房深度,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宽窄程度等,为医生提供评估依据。
●眼压检查。眼压增高是青光眼的重要危险因素,若测量眼压大于24mmHg,则为病理性眼压,需进行详细的青光眼排除检查。
●视野检查。因为青光眼损害的结果是视野缩小,视野检査是诊治与追踪青光眼重要的检查之一。
●眼底检查。青光眼主要损害的是视神经,视神经汇聚在眼底,因此需要做眼底检查。
Part.4你是高危人群吗?
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每年都检查一次眼睛。青光眼有遗传倾向,如果亲属中有青光眼患者,更要注意每年检查。亲属中没有青光眼患者,但自己本身有高度近视、视疲劳等危险因素的人,也要定期进行检查。
视光眼科医生建议:
正常人35-40岁至少进行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岁以后每隔2-3年检查一次;50岁后每隔1-2年检查一次;60岁后每年检查一次。
1、不要在昏暗的环境下长时间用眼,应保持光线柔和;
2、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参加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等;
3、保持稳定的情绪,切忌过分的忧虑、生气等:
4、短时间内不要大量饮水,可增加饮水频率;
5、青光眼为终身性眼病,必须规范、合理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图片来源:摄图网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免费咨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