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目前主要的致盲眼疾之一,由于早至中期的慢性青光眼基本上完全没有病征,不少患者到病情发展到后期才发现,死去的神经细胞已药石无效,青光眼因而有「视力小偷」这一个别名。坊间对青光眼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青光眼完全是高眼压所致,眼压正常,根本不用担心患上青光眼;也有人说青光眼如同眼科绝症,失明只是迟早的事。不少病人在确诊患上青光眼后,往往感到十分彷徨,害怕自己终有一天会完全失去视力。
其实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今无论在诊断、监控及治疗青光眼各方面都有令人鼓舞的发展,不但能在毫无病征的情况下为早至中期患者诊断出青光眼,使其能向浅中医;更有病人使用正在研发中的神经增生因子眼药水后成功回复视力。倚仗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公众对青光眼的认识和警觉性的提高,这个「小偷」往后或可被绳之以法。
青光眼的风险因素
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病变,视神经就像电缆一般,把眼睛看到的外界景物传送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因此,青光眼患者会先经历视野损害,然后出现中央视力下降,严重者更会失明。青光眼的风险因素众多,常见的包括家族遗传、高眼压等、深近视、严重远视、糖尿病等,40岁以上人士也有较大患上青光眼的风险。青光眼的发病率与种族也有一定的关系,以「闭角性青光眼」为例,爱斯基摩人比起白种人的患病率一般高出20–40倍,而中国人的患病率也比白种人高出14倍。相反,「开角性青光眼」则以黑人的患病率最高,比排行第二的白种人高出3–4倍,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则排第三,爱斯基摩人的患病率为最低。
青光眼的病征
急性青光眼患者因眼内排水管道突然闭塞,不能排出眼内俗称「房水」的液体,导致眼压急升,出现角膜水肿、看见彩虹圈、视力骤降、眼部甚至头部剧痛等病征。相反,慢性青光眼早至中期却没有任何病征,这是由于眼内位于小梁网的排水系统逐步出现淤塞,眼压因而缓慢地上升,眼睛有足够时间适应逐渐上升的眼压。虽然没有病征,但病人的视神经会逐步受到破坏,病人的视野会逐渐收窄,但由于中央视力并未受影响,患者往往待周边视力全失、只余下「隧道视力」时才察觉,更有部分病人在中央视力受损时才发现,可惜为时已晚,失去的视力已无法挽回。
青光眼的分类
青光眼大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而急性青光眼则以闭角性为主,严重远视患者的眼球较短,房角较窄,患上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风险也较高;另外,随着晶体/白内障因年纪渐长而逐步膨胀,虹膜(Iris)也较易被推前并覆盖了小梁网,房角被突然封闭,令位于小梁网的排水管道不能正常排出房水,导致眼压急升,称为「急性闭角性青光眼」(AcuteAngle-ClosureG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