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角型青光眼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儿童青光眼
TUhjnbcbe - 2021/8/18 12:34:00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儿童青光眼分为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原发性青少年型青光眼、伴有其他发育异常的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

前三种统称为发育性青光眼,有明确家族遗传约10%,目前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是胚胎期和发育期内眼球房角组织发育异常而至房水排出障碍所引起的一类青光眼,多数在出生时已存在,但很多患儿到青少年期才表现出症状和体征,这在出生活婴中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

继发性青光眼可以由其他眼病或全身疾病、外伤、手术、甚至药物等因素造成。

那么怎么发现孩子患有青光眼呢?

首先说一下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是发育性青光眼中最多见的一型,指3岁前的发育性青光眼。

由于婴幼儿时期的眼球和身体仍处于发育活跃时期,因此不同于其他年龄的青光眼患者,有其独特的症状和体征。由于病变眼球增大,婴幼儿型青光眼曾被称为“牛眼”,也有因角膜水肿称为“水眼”。它首先表现的症状是“畏光、流泪和眼睑痉挛”,早期是在较强光线下有畏光表现,以后随着病情进展,逐步出现流泪、眼睑痉挛。

由于婴幼儿不会主诉,常表现用手揉眼、烦躁、喜欢埋头等行为,严重者在一般光线下也表现出畏光,强光下患儿面部隐藏在母亲怀中。病情加重时畏光流泪会突然加重,患儿烦燥哭闹,不愿睁眼,埋头。此外还可发现角膜变白或者发灰色,有白线状混浊。有部分患儿家长能够发现眼球增大和角膜扩大,尤其单眼发病患儿容易被发现。正常新生儿的角膜横向直径为10~10.5mm,生后第一年增加0.5~1.0mm,也就是到10.5~11.5mm,如果超过12mm应高度怀疑为婴幼儿型青光眼。同时巩膜也会扩张,出现“蓝巩膜”,也就是通常说的白眼珠发蓝。另外患儿有屈光不正时,尤其近视屈光不正时要注意是否患有青光眼。

原发性青少年性青光眼通常是指3岁以后至发育成熟前青少年期发病的发育性青光眼。

此类青光眼与原发开角型青光眼类似,发病隐匿,早起无自觉症状,不易发现。当发展至一定程度,出现虹视(看灯光有彩虹样的感觉)、眼胀、头痛甚至恶心呕吐才就诊。多数患者有明显的视野缺损,夜盲时才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近视眼就诊。

由于3岁后眼球壁的弹性比婴幼儿差,所以眼压增高后眼球和角膜外观仍正常,但部分病例可因巩膜持续伸展而表现为近视的增加,以至于有的病例一直认为是近视加深,不断地更换眼镜,待到视力不能被矫正时才就诊,已是中心视野受到损害。这类青光眼可促进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而近视对青光眼的损害也易感,两者互相影响。因此,对于近视加深较快(每年加深1.0D以上)或者易有眼疲劳现象的青少年,应做眼科的系统检查以排除青光眼的可能,必要时定期检查。

伴有其他发育异常的青光眼的症状和婴幼儿性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类似,但是由于伴有其他眼部或者全身的异常,往往病情更加复杂,症状更加多样,在此不做详述。

继发性青光眼由于是其他眼病或全身疾病、外伤、手术、甚至药物等因素造成的,是由于后天造成。因此患儿出生时眼球是正常的,在碰到上述外界因素之后才出现的,所以往往和成人的青光眼症状类似:眼胀痛、头痛、视物不清、视野缺损、甚至恶心呕吐。家长发现在患上述眼病之后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及时就诊。

当怀疑孩子患有青光眼就需要做一些相关检查以确诊是否患有青光眼。包括角膜直径、角膜水肿混浊程度,角膜后弹力层破裂情况、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眼压的测量、前房及前房角的检查、眼底检查、视野、屈光、视盘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分析,对于不能配合的婴幼儿要采取全麻及特殊的检查仪器(不建议)。

我们如此大力的呼吁,希望大家早早的建立起护眼意识,正是因为眼睛重在养而不是在治,

这几年随着国家的宣传,以及眼疾的大爆发,各种护眼产品也让人应接不暇无法辨其好坏,在护眼行业深耕多年,我们发现每个人眼睛的问题都因为其各自的体质而不尽相同,不管是养护还是改善,都需要找准着力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护眼方式,正确的护眼,才可以让我们的眼睛越来越好.

当您需要或者您的亲朋需要的时候。欢迎来了解一下。听一听护眼的知识.因为曾经20年的戴镜经历,让我对眼疾的痛苦十分了解,我非常乐意为有需要的朋友讲解相关护眼知识和服务。正好你需要,而我正好专业。

各种眼疾的养护方法以及改善案例可添加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