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Story
前几天,我接待了一位来自甘肃的中年女患者,虽然有度左右的远视,但她的双眼矫正视力非常好,都在1.0水平。
按照惯例,我首先问了一下她的症状。她说,在上海打工已经3年多了,现在不想再干下去了,准备回老家了。但有件事一直放心不下,就是这些年经常眼睛酸胀、鼻根也酸痛,虽然并没有影响到工作,但总是觉得不舒服。既然来到了上海,想回去前搞搞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故事从这里开始了。
听上去好像并不复杂,有经验的眼科医生或许已经想到了诊断的大概,但过程和结尾却是满让人感动的。
常规的眼科检查/似乎是意料之中的稍有点临床经验的眼科医生,根据这位病人的主述,都会首先想到青光眼,因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先兆期,患者大多数就是这样一个感觉:如一过性或反复性的小发作,轻度眼部胀痛,鼻根部酸痛,看东西雾蒙蒙的。有时,看灯泡会发现灯泡的周围五颜六色,如彩虹环绕,也就是医生们常讲的“虹视现象”。处于这一期的患者,一般都比较轻,稍事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通常不会留下永久性的组织损害。
裂隙灯下眼前节及90D眼底检查,周边虹膜明显膨隆,C/D也不大,虽然有+DS的屈光不正,但矫正视力都达到了1.0。
显然,首先要做的是了解房角的情况。
前房角检查房角检查有3种常用方法:前房角镜、UBM和前节OCT,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不能偏废。
比如,OCT和UBM可以迅速判定并量化房角的宽窄,便捷,尤其是可与Schaffer前房角分类法直接对接,确定度数,并可以和Scheie分类法中的窄1窄2等进行换算,但不能了解房角的解剖学变化情况,比如是否有新生血管形成。
除非考虑到虹膜后因素或房角的解剖学情况,我比较喜欢OCT,其中的一个理由是它是完全无接触的检查,而且分辨率比较高。这里是病人左眼3时位的房角,功能性小梁部分几乎完全闭合,双眼几乎都是这种房角形态。
LPI/LI治疗后我们知道,原则上说,所有的闭角型青光眼均应进行虹膜切开术,激光治疗也借用了这一表达方法,比如“虹膜激光切开术(laseriridotomy,LI),国内多习惯叫”激光虹膜造孔术“。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前/后房之间人为地造成一个“短路”,以利于后房的水快速流入前房,减轻虹膜膨隆。这无疑对缓冲眼压的升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同时发现,单纯的激光造孔,对于解除房角关闭的能力是极为有限的,尤其是高褶虹膜青光眼时。
因此,一种企图通过用激光方法来“拉开”房角的设想出现了,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aserperipheraliridoplasty,LPI)。
与LI截然不同的是,LI使用的是YAG激光,而LPI则通常使用激光。激光的目的也不同,LI是利用YAG激光击穿虹膜,而LPI是用激光烧灼虹膜,利用很多个激光斑烧灼虹膜胶原产生的收缩力,拉开贴附在小梁网上的周边虹膜。但是,成形术本身并不能消除虹膜膨隆。
现在,有一个疑问,LPI真的能把前房角“拉宽”吗?
我观察了一些病人,得出的是这样一个初步结果,那就是LPI确实有拉宽房角的作用,但在同一只眼上,不一定每个象限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不过,绝大多数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就像上面那个关闭的房角,LPI后10天,3点钟房角已经被明显拉开了,功能性小梁网充分被暴露出来。
半个月后复查,这个病人双眼的前房角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回到开头我要讲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疗程结束了,无论是影像学复查结果,还是患者的自我感觉,都是令人满意的。
最后一次复查时,患者说其实她也上过百度,多少知道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也知道闭角型青光眼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来解决,但一想到开刀,总是让她心里感到恐惧,很感谢使用激光解决了问题。我告诉她,这种治疗其实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方法了。
就在她站起身准备离开时,忽然停了一下,低头翻起挎包,不一会,拿出一支氧氟沙星眼膏,这是每次激光都要用的,看上去还剩三分之一的样子。她把这支没有用完的眼膏轻轻放到我的桌子上,然后说,眼膏还剩一些,我也用不上了,看有哪个病人能用就用吧,然后道着谢走了出去。
望着她的背影,我知道她不是有钱人,而是那种在上海每个月能攒下几千块钱,然后回到家乡去花的打工人。我之所以写下来,是因为这么多年了,打了那么多人的激光,她是我遇到的第一位这样做的人。
上海普瑞